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绿色企业 » 能源企业 » 正文

十年追光路,光伏逆变器黑马冲刺 IPO

来源:国际能源网 128003/17

标签: 首航新能源 光伏逆变器 储能电池

2025 年 3 月 13 日,深交所官网的一纸招股意向书,宣告光伏逆变器领域的 “隐形冠军”—— 首航新能正式迈入上市倒计时。这家深耕光储赛道十二年的深圳企业,将于 3 月 24 日启动申购,成为年内光伏 IPO 屈指可数的 “闯关者”。首航新能的上市之举,无疑为光伏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市场对其技术创新和业绩增长充满期待,而公司多年的积累和沉淀,也让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从受理到注册,跨越三年 “马拉松”

首航新能的 IPO 之旅堪称跌宕。2022 年 6 月,公司创业板申请获受理,次年 3 月成功过会,却因行业周期波动与业绩调整,陷入长达 500 天的 “静默期”。直到 2025 年 1 月 23 日提交注册,2 月 11 日终获证监会批复,这场跨越牛熊的资本长跑,终于迎来关键节点。

作为全球前十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(2023 年 Wood Mackenzie 数据),首航新能的突围源于其 “光储一体化” 的前瞻性布局。公司产品覆盖户用、工商业储能逆变器及电池系统,2022 年海外收入占比高达 89.6%,意大利、德国等欧洲市场贡献超三成营收,成为名副其实的 “出海先锋”。

募资 “瘦身” 背后

此次 IPO,首航新能拟募资 12.11 亿元,较早期 35 亿元的计划 “腰斩”,却更显务实。其中,仅 1 亿元投入储能系统建设项目 —— 这并非退缩,而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响应。2023 年下半年欧洲储能需求降温,公司选择暂缓扩产,转而将 9 亿元投向研发制造与技术升级:开发 350kW 大功率逆变器、5000Wh 户用储能电池,强化 “光储融合” 技术壁垒。

招股书显示,近三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62%,525 名研发人员占比近 30%,累计 247 项专利(含 102 项发明专利),支撑其在户用逆变器领域跻身全球前十(IHSMarkit 2021 年数据)。正如公司在问询中回应:“我们不追求规模激进扩张,而是要做‘有技术厚度的逆变器’。”

在行业寒冬中找春天

光鲜数据背后,隐现行业阵痛。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 16%,2024 年预计再降 27.5%,欧洲市场补贴退坡、汇率波动成为主因。但危中有机:2024 年国内 “光伏 + 储能” 政策加码,首航新能顺势开拓东南亚、中东市场,2024 年上半年拉美地区收入同比激增 180%,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逆变器赛道的 “抗周期” 属性正在显现。2024 年前三季度,A 股逆变器企业普遍盈利,而硅片、组件环节深陷亏损。首航新能同期净利润 2.18 亿元,虽同比下滑,但在主材企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,已属难得。国泰君安分析称:“逆变器作为光储系统的‘心脏’,技术壁垒高、现金流稳定,在行业整合期更具韧性。”

从 “规模扩张” 到 “技术深耕”

2024 年 23 家光伏企业仅 3 家成功上市,15 家因各种原因终止。其突围密码,在于避开主材红海,专注逆变器 “小而美” 的赛道。正如公司董事长许韬所言:“我们不做‘光伏富士康’,要做‘光储解决方案的苹果’。”

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首航新能凭借其独特定位,不断创新技术,提升产品性能,逐渐在逆变器领域树立起行业标杆。与此同时,公司紧跟国家新能源政策导向,积极拓展光储一体化市场,以高品质、高效率的服务赢得了广泛认可。正是这种坚持与专注,使得首航新能在光伏行业“寒潮”中逆势而上,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。

如今,随着3月24日申购日临近,市场目光聚焦:这家手握欧洲 8 国认证、服务全球 100 余国家的 “隐形冠军”,能否借储能东风,成为继阳光电源、锦浪科技后的又一标杆?而其募资投向的 “储能 1 亿元”,或许正是对行业未来的先手棋 —— 当光伏从 “发电” 转向 “储电”,技术深耕者终将迎来春天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,谢谢。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