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是四川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的第七个年头。或许受到“七年之痒”这一规律的影响,2024年四川电力市场的推进遭遇了若干挑战,在多项政策经历重大调整的背景下,进入月度(月内)交易后,交易风险显著上升。
(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硕电汇”作者:小硕团队)
我们对2024年四川电力市场进入月度(月内)交易后的八个微观层面,对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对比,期望为市场主体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月度(月内)交易。
01
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成交规模之最
在2024年的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中,单轮交易的最大成交量达到8.78亿千瓦时,这一数据出现时间节点与去年相同,均在丰水期。然而,2024年的最高成交量未能超越10亿千瓦时的门槛,与去年的最高纪录13.36亿千瓦时相比,存在一定的差距。而最小成交量,仅为0.01047亿千瓦时。有意思的是,这一数值恰好出现在“双十二”电商传统促销的购物节发生。
02
成交家数之最
在6月21日,单轮交易热度达到顶峰,共有225家参与成交,这一庞大的成交家数为当日创造了全月单轮的最大成交规模;而在11月21日,由于价格持续封板,参与成交的家数降至最低,单轮仅有7家。
03
成交占比之最
买卖在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中,最高出手占比最高为92.93%,最低为7.57%(未考虑涨停与跌停)。
04
集中申报电量之最
在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的集中竞价申报阶段,卖方的申报量不出所料地在丰水期达到高峰,申报量最高达到5.6亿千瓦时,而该轮的成交价格紧贴底价;相对地,买方的最高申报量则出现在价格达到涨停的平水期,由于刚性需求与追涨套利需求的叠加,集中竞价申报的电量规模达到4.82亿千瓦时,成交价格也相应地稳定在最高限价。
05
滚动撮合价差之最
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滚动撮合阶段价差单轮最大价差高达24.8元/兆瓦时,价差超过10元/兆瓦时的轮次达到18轮;价差最小的轮次发生在丰水期的7月29日,最小价差仅0.14元/兆瓦时。(未考虑极端情况涨停或跌停下的“0”价差)
06
单笔成交量之最
在月度(月内)集中交易期间,买卖双方的最大单笔交易量均超过了1亿千瓦时。具体而言,买方的最大交易量达到了1.29亿千瓦时,而卖方的最大交易量则为1.47亿千瓦时。这些交易均发生在交易活跃的丰水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两轮交易的最终价格均稳定在了最低价。
07
电网代理购电之最
自2024年3月起,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挂牌交易正式展开。在初期几个月中,需求规模逐步攀升,至7月份达到顶峰,当月代理挂牌需求规模总计达到29.96亿千瓦时;而到了11月,需求规模降至最低点,1.37亿千瓦时的成交量对电网代购需求来讲可谓少之又少。
08
用电侧偏差互保交易之最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4年岁末之际,开展了有史以来“最冷清”的用电侧事后偏差互保交易。
在前一日,鉴于8~10月系统上下调政策带来的巨大风险,主管部门调整了用电侧结算规则。按照新的调整通知,交易平台将用电侧欠用主体合同电量全部自动强制“平仓”,这使得欠用方在该交易日已经无多余合同可卖,整场交易接近“零”申报。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买方在事后系统非水比例恢复至计划值后,对月内已经采取卖出策略的主体,陡然增加了天量买入需求。
本场交易来看,在几乎没有卖方的参与下,众多买方显得极为尴尬,而一旦对这类超用主体采取偏差结算,市场主体又将再次形成巨额利损风险。
不过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将欠用主体合同在本次偏差互保交易之前自动平仓至“零偏差”的举措,事实上似乎也与事后偏差互保交易“不扩大偏差的原则”相悖。
而伴随着中长期交易规则的优化与升级,偏差互保交易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,永远载入四川电力市场改革发展的史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