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电力 » 售电 » 正文

电改换角 新能源上位

作者:管永生 来源:电联新媒 385809/13

一部电力工业发展史,就是一部电力改革史。从投资体制改革,到管理体制改革,再到电力市场化改革,每一次改革都因时而动、因势而动,推动着中国电力发展由弱渐强,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

标签: 电力改革 电力市场化改革 新能源

一部电力工业发展史,就是一部电力改革史。从投资体制改革,到管理体制改革,再到电力市场化改革,每一次改革都因时而动、因势而动,推动着中国电力发展由弱渐强,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。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为能源电力深化改革定下了基调、指明了方向,电力改革的浪潮已集聚了强大的势能,蓄势待发。

(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电联新媒”作者:管永生)

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。或许我们太需要标志性事件提醒,才能确定已置身改革的洪流之中,就像龙口电厂建设之于投资体制改革,就像“二滩事件”之于管理体制改革。

或许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总在“迈小步不停步”,让我们对改革的“风吹草动”,如同看惯了的秋月春风,习以为常。因而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实际上,每一次电力改革都有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、不同的电力结构背景,以及相同的能源安全保供背景。如果说,投资、管理体制改革客观上解决的是煤电、水电等传统能源发展问题,那么,当下的改革就是要解决“双碳”目标下,新旧能源协调、高质量发展问题。

自2002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改革开始,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脚步就从未停止,只不过时疾时徐,快慢有度。

尽管总方向并未改弦易张,但是市场主体和环境已斗转星移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让步入深水区的电力改革面临更加复杂且严峻的局面。

与以前聚光灯下的“煤电”不同,这一场改革的主角显然是以风、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。如果说煤、电双方价格之争唤醒了沉睡之中的电力市场,那么,已经试水市场的新能源电力必将要到中流击水,接受市场惊涛骇浪的洗礼。

既然历史选择了新能源,新能源就必须肩负起使命和担当。变局之中,无论是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、“碳足迹”寻迹追踪,还是“绿电”“绿证”交易探索,最底层的逻辑都是以新能源为起点,就像基因之于生命。

有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燃煤发电机组。新能源发电迅猛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,在助力电力绿色转型上功不可没;另一方面,也在挑战传统电力系统的张力极限,由此引发了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。例如,如何与煤电协调发展?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电力系统?其中,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,有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。

作为时代的“宠儿”,新能源发电口含“金汤匙”而生。高额补贴、全额上网这些传统发电可望而不可及的优惠政策,它们 “信手拈来”、唾手可得,客观上刺激了新能源发电规模爆发式增长。而当电力市场无法“稀释”其规模电量时,进入市场就成为新能源发电的不二之选。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,而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力点。新能源发电“入市”已是大势所趋,不可逆转。

有专家认为,长期来看,有效的市场机制既可以促进新能源消纳,又可以引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,还可以疏导由新能源引发的诸多系统矛盾,可谓一箭三雕,一举多得。

然而,具体到每个新能源发电“个体”,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其身上就是一座山。新能源全面“入市”,必将遇到收益骤减的阵痛和“水土不服”的苦恼。也许煤电所经历的“苦”,同样会在新能源身上重演一遍。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吧!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,谢谢。

热门推荐

上海电力市场售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双方合同(2025年版范本)发布!

来源:电联新媒 作者:管永生09/27 14:21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