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研发出一款低成本海水电解器,该设备无需依赖淡水,且用低成本过渡金属替代稀有金属,为绿色氢气生产突破关键瓶颈,对印度实现 2030 年绿色氢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
这款自主研发的碱性海水电解槽,在印度学术界首次实现不使用淡水高效制氢。据该校物理系 S. Ramaprabhu 教授介绍,团队以碱性海水替代纯净水或淡水,同时采用经济高效的过渡金属催化剂,可催化析氧与析氢反应;尤其通过双金属催化剂,有效避免氯化物腐蚀问题 —— 该催化剂更利于析氧,而非形成盐水电解中常见的次氯酸盐。
传统绿色氢能系统每生产 1 公斤氢气约需 9 升淡水,若印度要实现 2030 年年产 500 万吨氢气的目标,需消耗 500 亿升去离子水,而这款新设备完全消除了对淡水的需求。目前,研发团队已将设备原型从单电池扩展至九电池组,在标准商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下,每小时可产出 50 升氢气。此外,因不使用钌、铱等稀有金属,设备经济性大幅提升,成为印度在新和可再生能源部引领下,追逐氢能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突破。
该技术还将助力印度脱碳进程,直接支持钢铁、氨、化肥、交通运输等难减排行业,通过绿色氢能与燃料电池实现低碳转型。Ramaprabhu 补充道,印度能从本土绿色氢能中显著获益,减少污染与化石燃料消耗,且绿色氢能可进一步应用于钢铁、化工领域,用于生产氨和化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