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绿色企业 » 新能源企业 » 正文

三峡能源发布《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》

来源:中国三峡能源 218107/10

标签: 三峡能源 智能场站 新能源场站

以“价值创造、本质安全”为出发点,秉持“智能・高效・专精・安全”愿景,三峡能源发布《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》,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迈出坚实的一步。

白皮书借助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革新新能源运维模式,减少简单重复劳动,提升人员专业化能力,从而实现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及优化资源利用效率,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场站在无人、少人场景下生产运维的安全保障能力。

白皮书系统阐述了智能场站建设的转型需求、体系架构、技术方案、实施路径及发展前景,重点介绍三峡能源基于云边协同架构的集成技术方案,该方案充分利用云基础设施、人工智能算法及前沿技术,与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等云端系统无缝衔接,实现新能源场站的智能安防、巡检、监测及协同等功能的云边一站式管理和业务闭环。同时配套发布5份智能新能源发电场站建设规范,为存量电站改造和新建电站智能化部署提供了技术框架和实施标准。

白皮书创新性定义智能场站建设分类体系,根据电站规模、集控建设、设备构成、人均劳效等多种因素将智能场站分为完整配置(一类)、通用配置(二类)和精简配置(三类),旨在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、降本增效及保障安全等管理目标。

三类场站的分类原则、边界条件、参考标准及设备配置清单在白皮书中予以明确,各新能源场站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管理模式选择适配的建设类别。同时提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场站建设行动计划,详细规定了新建与存量电站在智能化改造中的实施原则、体系要求及全流程管控措施。

截至目前,三峡能源已有6座电站完成智能场站建设,已有超过20座电站启动内部立项,计划于2025年全面启动建设。后续,新建电站的智能化配置将在可研、立项以及投资决策各个环节进行研究部署。

《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》的发布标志着三峡能源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领域进入新阶段。未来,三峡能源将持续发力,围绕电力生产全流程开展智能化升级,充分释放数智化的强大赋能效应,持续推动场站向精益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迈进。


数字生命体:

云边协同运维


位于西北大漠中的科技黑匣子

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

这座L3级无人场站

是一个“数字生命体”


云边协同系统

如同中枢神经

指挥机器狗完成353个日巡检目标


整个场站共有5000多个巡检点位

而一台在算法控制下的无人机

就能承接其中的3200个

且误差率仅不到5%


人类工程师退居近30公里外的检修中心

从“体力劳动者”转型“算法牧羊人”

自主运行的智能设备

成为了一线人员的“替身”

“人机协同”为风电运维开拓了新生态





替身”进化史:

从人工向智能转变



过去我们常驻戈壁滩上

需要爬上百米高的风机进行检查

如今我们爬风机的次数减少了很多

从戈壁滩回到了市里办公


省去了许多风霜雨雪的日子

大家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很多

解放一线工程师的时间精力的“替身”

原本属于民用设备

并不能在风电场“直接上岗”


是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工程师们

利用算法优化

机器学习等手段

将它们“训练”成了工业级应用


比如这只健步如飞的机器狗

在刚来风电场“实习”时

一到下雨天就会脚下打滑

工程师便开始“训犬”


从外形、材料等角度入手

改造机器狗的形态

并利用机器学习“锻炼”机器狗的防滑、爬坡

越障等能力

最终将其训练成了“工程犬”





天眼与孤网:

自主运维黑科技



这架无人机

基于算法训练与机器学习

能够实时监测风速

雨量及风机运行状态

并智能识别风电场内的机组、线路

周边环境等维度的数十种潜在风险

精准定位风险点

成为风电场的“天眼”


当这座无人风电场

与云端断开连接时

其内部涌动着更深层的科技脉搏

基于边缘节点自治架构

近300台设备

在与检修中心断联状态下

仍可按既定算法执行巡检

分析等运维任务

而依托部署在场站的本地服务器

场站可在网络恢复后

迅速完成断点续传

重现孤网运行期间的全貌

这种无需人类“在场”的生产方式

正在重塑能源开发的图景

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,谢谢。

热门推荐

东方日升展示0BB无主栅电池创新成果

来源:中国三峡能源 08/22 14:19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