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绿色企业 » 新能源企业 » 正文

三航局承建的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一项目主体完工

来源:中交三航 186708/22

标签: 中交三航 风电项目 海上风电

8月19日,由三航局承建的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一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,总历时419天,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打下坚实基础。


该项目是三航局承建的广西第一个“下海测风、核准、开工、并网”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,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全部采用嵌岩基础的海上风电项目。



项目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南部海域,离岸最近处12公里,最远处可达25公里,主要施工内容包括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基础施工及上部组块运输吊装,49台嵌岩三桩导管架基础安装及49台8.5兆瓦风机吊装。

建设期间,项目团队始终坚持贯彻“高标准、严要求、细落实”的工作理念,沉着应对海况恶劣、地质复杂、施工精度要求高、基岩覆盖层薄、大直径叶轮等诸多难点。


团队多点高效协同,持续精准发力,展现了在北部湾海底及百米高空“穿针引线”的绝活,提前实现主体工程完工的建设目标,考好三航海上风电施工的“新答卷”。

提升“穿针速度”


在水下完成导管架精准对接本就不是易事,加上嵌岩基础植桩偏差8厘米的高精度要求,如何保证率先植入三根工程桩的精准落点和平均水下15米以上工程桩垂直度的测量精度,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大挑战。



项目团队坚持速度和精度兼得的施工原则,经过多次专题研讨,制定了接长送桩器、提前动作模拟、优化植桩工艺、变更吊耳位置等一系列方案,实现嵌岩平均工期由45天缩短为20天,为后续基础“多点开花”施工厚植沃土。
找准“立足之地”


“要仔细分析机位地质资料,明确点位和进点方向”,这是项目生产副经理沈谢惠在每次进点前都要叮嘱的一句话。面对风场部分机位全裸岩的复杂地质,风机安装支腿船想站稳“脚跟”要慎之又慎。

项目团队严格采用“一机一案一交底”精准施策,明确进点和抛锚的具体坐标点,让风机安装船精准找到自己的“立足之地”,确保平稳完成风机部件高空对接。


最终实现所有机位平均6小时安全进点完成,刷新最快40小时安装1台风机的施工速度。


追求“一步到位”
“要有干一台就验收一台的目标,必须要减少重复消缺率”,项目总工刘碧玉在项目创优会上明确质量目标。会后,项目团队迅速成立QC小组,通过认真分析消缺现状,确定抓准根源问题为推进思路。

通过制定完善清点物料清单、消缺工艺优化、强化跟踪监督等举措,QC小组将最初的一次消缺合格率由79.3%提升为95.5%,《提高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一次消缺合格率》QC成果成功申获省部级一类成果1篇、其他课题二类成果2篇。


项目团队还申请发明专利1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项,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提供智慧引擎。


项目全容量并网后,可实现年上网电量20.57亿千瓦时,满足200万个家庭全年基本用电,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消耗62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4万吨,对加快广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,谢谢。

热门推荐

东方日升展示0BB无主栅电池创新成果

来源:中交三航 08/22 14:19

合作伙伴